发布日期:2025-08-18 02:15 点击次数:85
达拉斯飞翼的更衣室里,李月汝低头绑紧鞋带,毛巾搭在汗湿的肩膀上。 连续9场比赛,她的得分被钉在个位数——最高只有7分,最低甚至挂零。 教练的战术板上,她的名字总在替补席和首发之间来回跳跃,而队友佩奇·布克纳的突破分球,也越来越少落到她镇守的油漆区。直到这一夜,对阵印第安纳狂热的首节比赛,她甩开所有犹豫,在三分线外两步抬手。 篮球划出一道陡峭的弧线,“唰”地穿过篮网。30秒后,同样位置,再来一记。 篮筐在她眼前像大海一样宽阔。
首节仅仅替补登场5分57秒,李月汝4次出手命中3球,其中三分线外两次试投全部命中,单节狂揽8分,还捎带1个篮板和1次抢断。 沉寂了近一个月的中国高塔,用最意想不到的方式宣告复苏——用中锋的身高,干着射手的活。 半场结束时技术统计定格:10分40秒,7投4中,三分3中2,10分1篮板2抢断。 这是她最近10场比赛里,第一次得分突破两位数。
回看过去一个月,李月汝的挣扎肉眼可见。 从7月17日对阵拉斯维加斯王牌拿下10分8篮板后,她再未得分上双。 8月初的两场比赛尤其黯淡:对华盛顿神秘人,她替补出战10分钟,两次出手全部打铁,得分栏尴尬挂零;三天后重回首发展望证明自己,却仅得3分,末节只打2分钟就被换下。 更让人忧心的是投篮选择的变化——整个8月,她场均4.8次出手中,三分投篮占到3次,比例高达62.5%,命中率却仅有25%。 而在她更擅长的篮下区域? 场均仅1.8次尝试。
这种“强扭的瓜”源自教练组的战术指令。 飞翼主帅拉特利奇痴迷于空间型篮球,要求2米01的李月汝长期蹲守底角,为佩奇和奥贡鲍尔拉开突破通道。 然而,这与中国中锋的技术根基背道而驰。李月汝的杀手锏本是近筐勾手和挡拆顺下,生涯篮下命中率长期维持在60%以上。 但整个8月,她的内线终结机会被压缩到极致,甚至出现单场仅1次篮下出手的极端情况。
讽刺的是,李月汝并非没有三分能力。 就在一个月前对阵芝加哥天空的比赛中,她三分线外7投4中,轰下18分10篮板,成为WNBA历史上首位单场命中4记三分的中国球员。那场比赛她内外兼修,末节连续两记三分掀起9-0反扑,惊出对手一身冷汗。 飞翼主帅赛后惊叹:“这简直不可思议! 一个内线中锋能在三分线外如此游刃有余! ”但问题在于稳定性。整个7月,她三分命中率38.7%,到了8月却断崖式下滑至25%,波动之大如同过山车。
本场对阵狂热的上半场,李月汝终于找到了平衡点。 她没有放弃外线威胁——三分3中2的效率足够致命,但同时也积极内切寻找机会。 一次佩奇突破吸引包夹后的击地传球,李月汝接球直插禁区,扛开防守完成上篮。这种“内线杀伤+外线冷箭”的双重威慑,让狂热防守阵型开始撕裂。 防守端她同样复苏,半场完成2次抢断,多次干扰对手传球路线。 当她在场时,飞翼篮板保护明显提升,这与她7月场均9.3篮板(联盟前三)的表现一脉相承。
球队的连败背景让这场爆发更具意义。 赛前飞翼已吞下5连败,8胜24负的战绩在全联盟垫底。 而对手狂热高居东部第三,实力悬殊。 但李月汝首节的8分如同强心针,帮助球队顶住开局压力。 半场结束时,比分奇迹般定格在42-42平局。
技术统计之外,一个细节更能说明她的复苏:首节命中第二记三分后,李月汝没有像此前几场那样迅速回防,而是用力挥拳,仰天怒吼。 替补席上的队友集体跳起,毛巾在空中翻飞。 这声压抑已久的咆哮,穿透了达拉斯更衣室连续数周的低气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