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0-10 04:18 点击次数:102
9月,景德镇一份6元的鸡排火了,队伍能排出百米长,城管临时增派专班维序,景区趁势延长开放时间
这不是段子,是这座瓷器之城真切发生的事,主角叫李俊永,网友叫他“鸡排哥”
他站在油锅前说话像开小型脱口秀,最常被转发的一句是——“6元鸡排,附赠600元情绪价值”
摊位在珠山大道与弘文路交叉口西南角,旁边就是中国陶瓷博物馆,走几步还能看到古窑民俗博览区的指示牌
地理位置像精心摆放,但其实是“被移动”的结果
前些天,摊位还在景德镇市第五中学附近
9月23日,城管把他引导到固定便民摊点,并成立了2-4人的小组维护秩序
,理由很直接:晚高峰队伍太长,会堵
执法人员蹲在地上给他画线,告诉他油桶要离人行道边多少厘米,旁边摊主叨叨今儿生意也好了点,跟着借光
人越来越多,“黄牛”也闻到味儿
9月27日,有人代排、代购,把6元鸡排叫到几十上百,最高被说到20倍
李俊永当场急了,视频里他声音很快:“你侵犯的是所有排队顾客的利益”
于是限购从5份到3份,再到2份
这个数字变化,就是他和流量博弈的痕迹
有人说他忙出“班味”
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他在社交媒体回应:确实有点缺氧,但每年体检,自己心里有数
镜头里,他时不时抬手往后拨头发,像在赶走热气,又像在找呼吸节奏
我的感受是,这句“我知道”背后,是摊贩常年对身体的粗糙掌控——不精致,但实打实地扛
这份情绪价值到底从哪来?
观众的答案有二:真材实料和话术有温度
一块鸡排从油锅里起身,油花还在噼里啪啦,他会顺嘴调侃“老顾客今天气色不错,可能因为领到了工资”,人群里有人笑,也有人回一句“还没发呢”,就算插科打诨,也给人一种“被看见”的错觉
光明网说,这是消费者对“个性化、真实化服务”的追求,与流水线预制菜形成对比,这话不虚
因为我在视频里看到过他细细剪去炸焦的边,动作一点也不省事
这份烟火气有了秩序的外壳
国庆将近,昌江区城管说会在景区周边的便民摊位增派人手,巡查卫生,保证交通
汪主任解释得挺克制:“不是针对个人,所有便民摊位都会加强”
这话放在今年的语境里很重要——
8月,国务院点名封杀了几位劣迹网红,诚信经营被反复强调
在这样的背景下,景德镇没有急着把他按到直播带货的轨道,反而把他放在更“慢”的现场,算是稳稳的抉择
9月28日,“鸡排哥”被授予“景德镇文旅推荐官”
他没开直播打赏,直播间同时在线能到5万人
有人问为什么不收,他说:“不管火不火,都先把产品做好”
这句朴素得有点老派,却恰好击中了观感里最难得的东西——把热度当顺手的风,不是当饭吃
在此之前,他也说过“两三年前摊位就经常被围”
这说明不是一阵风的空涨,而是多年的口碑,把“偶然”变得必然
政府端的动作也没有迟缓
景区公众号迅速上线推文——
“‘鸡排哥’距离古窑仅800米”
窑火与烟火的双体验,配合国庆中秋档的祭祀与复烧点火仪式
中国陶瓷博物馆延时开放到18:00,实名预约,方便游客
而全市的文旅活动同步铺开:陶溪川的创意市集、浮梁古县衙的“古今之会”、高岭·中国村的大唐茶市
一个摊位,带着一串活动往前走
我不由得想起淄博烧烤
2023年春天,小饼卷肉火起来,政府迅速成立专班,游客五一期间破了500万;
贵州“村超”也是,修球场、开专线,暑期拉动餐饮住宿收入增长30%
“鸡排哥”规模远没到那个量级,但路径很像:先稳秩序,再接流量,然后把城市的“其它内容”递给来客
重庆方面的评论就提醒得很实在:怎么把爆点变成支点,考验的不是宣传,而是后续服务
当然,这里面也有温度与规矩的拉扯
新华网提到要平衡“烟火气与秩序感”
摊贩的魅力是“接地气”,但队伍一长,环境卫生、噪音、交通,毫不浪漫
把摊位从学校门口挪到博物馆附近
百米的移动,换来的是周边摊贩也能共享客流,这就是城市管理的“细手艺”
它不像大工程那样轰隆作响,可是能让晚饭后散步的人少走几步弯路,也能让学生放学时不至于被队伍挤在马路牙子上
截至9月29日,这个摊位日均接待超千人
我留意到一个小细节:他会把限购的牌子写得很大,放在第一个转角处,避免排到一半才被告知,多走一步的挫败感就少一点
这类小设计让秩序看上去更柔和,也更像“我站你这边”
而对于黄牛,他没有试图和谁“硬刚”,只是把供给分散,让“套利空间”缩窄,这比短视频里常见的正义怒斥更有效
从产业的角度,《中国网红经济现状模式与前景发展规划分析报告》提醒了一个通病:个体经营者有规模化瓶颈
一个摊位的极限是体力和炉口数,复制就会稀释味道和人情
所以当他被问到是否要“全国巡炸”,他只是摆摆手,说欢迎大家来景德镇找他
这个回答朴素,但也许是正确的——把流量留在城市,让城市接住,是更划算的生意
也有人担心,“鸡排哥”会不会是下一个被过度消费的网红?
我倾向于谨慎乐观,理由至少有三个:第一,他没把商业化拉到极致,比如不开打赏,这是留了一手的“刹车”;
第二,政府端没有急于复制门店,而是先把秩序和配套补齐,这说明更看重口碑的长线;
第三,他本人反复强调食品安全,国庆期间要“把份内的事情做好”,这在监管趋严的大背景里,是必要的公众承诺
如果说淄博教的是“把游客当朋友”,那这次景德镇像是在教“把摊主当资产”
一个更现实的观察是
周边摊贩的笑容开始稳起来了
以前他们在傍晚看天色决定收不收摊,现在更看“鸡排哥”是否开火
有人卖玉米,锅里多放了两层;
有人加了移动支付的小立牌,贴得正正齐齐,显然是新换的
流量不是抽象的词,是看得见的排队、闻得到的花生油味,是离开时手机相册里多出来的几十条视频
故事大概会这样继续:
国庆的人流再走一波峰,景区活动把游客从鸡排队伍里分流出去;
直播间依旧不收礼物,评论区依旧有人问“今天限购几份”;
城管专班干到深夜,志愿者递水递到一半被喊去引导
等节日过去,日子会慢下来,摊位还在,瓷器还在,鸡排在油锅里翻身的声音,还是那样扎实
我最喜欢的一句,来自他自己:
“不管我火还是不火,先把产品做好”
在一个越来越强调“内容变现”的时代,这句话显得笨,但笨得让人安心
真实的经济不在屏幕里,它在夜风里,在排队里,在“请往前走两步”的提醒里
我们当然希望每一阵风都不虚此行,可也不必把所有风都做成龙卷
最后的期待很简单:愿这份热闹,既不打扰孩子放学,也能让游客吃上一口热的;
愿严监管给市场定心,也给像他这样的摊主留出生意的空间
如果一定要为这件事写个注脚,我想写——
“让真诚成为最硬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