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09 12:41 点击次数:74
#欧洲瞭望台#
这一次,特朗普对俄罗斯的态度是彻底变了,连发三道通牒,要求俄罗斯停火。甚至与梅德韦杰夫打起了嘴炮,还威胁派核潜艇逼近俄罗斯 。然而一直沉默不语的普京,也只是淡淡地回应了一句,失望是源于期望太高。
特朗普连发三道通牒
7月19 日,特朗普首次对俄罗斯发出强硬要求,称若俄乌在50天内未能达成和平协议,美国将对俄罗斯的能源贸易伙伴实施 “二级制裁”,加征100%的关税。
这一表态被外界视为经济核弹,因为能源是维持俄罗斯国家运转的机器,若限制能源无疑给俄罗斯的战争机器锁上了脖套。特朗普还把怒火烧上印度,指责其是俄罗斯能源的最大买家,对其加征25%的关税,不到24小时,印度那边就传出消息,国企将暂停购买俄罗斯能源。
然而,普京政府始终未予回应,俄外长拉夫罗夫仅冷淡表示“已准备好谈判”,但坚持要求乌军撤出顿涅茨克等四州并放弃加入北约。
特朗普的耐心迅速耗尽。7月28日,他突然将期限压缩至“10到12天”,次日又缩短为“10天”。他的理由是已经知道了普京的答案,没必要再等那么长时间。
到了7月31日,特朗普直接宣布,已经通报联合国安理会,要求俄罗斯在8月8日前停火。至此,三道通牒层层加码,特朗普的“勒索式外交”姿态尽显。
普京的“软硬两手”反击
对于特朗普的威胁,普京始终没有正面回应。他知道特朗普好面子,此前一直满足他的一些小要求,但在原则问题上从不让步,以此拖延时间,以免双方过早撕破脸。
但是由于特朗普与梅德韦杰夫闹到已经要出动核潜艇了,普京也不得不站出来表态。8月1日,普京与来访白俄总统卢卡申科在户外公开会晤,谈话全程对媒体开放,意图非常直白,就是要全世界都知道他们谈话的内容。
普京在谈话中提到两个重要问题:
第一、普京认为俄乌谈判取得了重要成果,比如交换了上千名战俘。并暗示,特朗普失望是因为期望太高,而莫斯科愿意继续谈判。
但同时,普京也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俄罗斯的战争目标并没有变。即乌东四州加克里米亚归俄罗斯,乌克兰放弃加入北约,军事力量受到限制等。这也是普京首次正面回应特朗普停火的要求,并说出了内心真实想法。
第二、普京还告诉卢卡申科榛树导弹已经开始量产,并有望在今年内部署到白俄罗斯。榛树导弹是俄罗斯不久前研发的中程高超音速导弹,其可以搭载多枚核弹头,在接近目标时自动分散攻击,威胁能力十分强。
去年11月,俄军试射榛树导弹时曾精准摧毁乌军工厂,其爱国者防空系统根本无法拦截。当时西方世界认为这是核威胁。普京选择此刻官宣列装,既是对特朗普核潜艇部署的针锋相对,也传递出俄军“以战止战”的决心
普京的意思很明白,没实现目标之前是不会停火的。亮出武器就是告诉特朗普,俄罗斯不怕。这三年俄罗斯经受了各种制裁,不也挺过来了。石油是刚需产品,美国很难彻底封堵俄罗斯的销售渠道。
十天停火?三大死结无解
从普京的表态不难看出,俄乌冲突在8月8日前根本无法结束,这场战争背后的博弈太过复杂。
1、美国“两面手法”难消俄方疑虑。当初俄罗斯发动战争的借口就是北约东扩,在俄罗斯看来这完全是一场代理人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把俄罗斯逼到了墙角,想借这场战争削弱甚至再次肢解俄罗斯。
如今,特朗普虽然一面高举“停火斡旋”大旗,但一面默许军工集团持续输血乌克兰。特朗普制定了援乌新机制:由乌克兰列出武器清单,北约成员国分摊采购费用。这种“美售武、欧洲买单”模式,本质上仍是在向乌克兰“拱火”。
与此前冻结对乌援助的强硬表态形成讽刺反差,表明美战略本质仍是削弱俄罗斯。若美俄无法实现战略互信,单边施压只会适得其反。
2、普京将乌克兰危机视为重塑俄罗斯大国地位的契机。普京或许将这场战争视为俄罗斯在后苏联时代实现彻底转型、提升政治经济独立性的重要机遇。在冲突过程中,俄罗斯逐渐摆脱对外部某些势力的依赖,加强自身的经济建设和军事发展。
通过转向“战时经济”,俄不仅实现军工产能翻倍,还深化与亚洲能源贸易,削减西方制裁的冲击。俄罗斯已经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秉持着 “奉陪到底” 的态度。
对于特朗普的言论,俄罗斯并不在乎,只有实现自身在乌克兰的战略目标,才能真正保障国家的安全和未来发展。
3、乌克兰的“亡国恐惧”。在这场冲突中,乌克兰遭受了惨重的损失,无论是人员伤亡还是领土丧失,都让乌克兰处于艰难的境地。
对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而言,如果此时按照特朗普的要求停火并签约,他很可能会被视为投降者,不仅会背负千古恶名,也等同政治自杀。尽管他一再公开要求停火,或许只是为了争取西方援助的一种策略。
在这种情况下,持续抵抗或许成为了乌克兰的唯一出路。乌克兰国内的民族情绪以及政治压力,都使得泽连斯基政府难以轻易接受停火协议,除非协议内容能够满足乌克兰的基本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