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19 03:11 点击次数:160
1867年,沙俄用720万美元把阿拉斯加卖给美国。 158年后,这片冰原再次成为全球焦点,2025年8月15日,美俄总统在此闭门会晤,核心议题直指乌克兰领土归属。 普京带着控制乌东四州的底气赴约,特朗普则想用“土地换和平”兑现竞选承诺。 而基辅的怒吼被隔绝在8000公里外,泽连斯基连谈判桌都摸不到。
阿拉斯加的选址绝非偶然。 1867年沙俄因财政危机贱卖领土的往事,如今被俄媒反复翻炒:“既然阿拉斯加能换钱,乌东为何不能换主权? ”普京此行不仅打破西方制裁封锁,更暗示俄美领土交易的历史惯性。 美方选择军事基地作为会场,表面避谈政治敏感,实则暗藏玄机——阿拉斯加与俄罗斯仅隔86公里白令海峡,俄方代表团专机起飞1小时40分钟即可降落。 这种地理压迫感,恰似俄军对乌克兰边境的步步紧逼。
普京的谈判清单直指核心:要求乌克兰承认克里米亚主权,放弃顿巴斯四州控制权,并承诺永久中立。 作为交换,俄方仅愿归还苏梅州部分边境缓冲区。 这相当于让乌克兰割让18.3%的国土,其中包含顿涅茨克85%的工业区。
但特朗普的算盘不止于此。 他计划用阿拉斯加稀土矿开发权换取俄方解除对美能源出口限制,同时默许俄恢复对欧天然气供应。 这种“利益置换”让美国能源巨头暗喜——俄乌冲突期间,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量暴涨300%,每艘船利润超1.2亿美元。
泽连斯基的愤怒写在脸上。 8月9日,他紧急连线德法英领导人,六国联合声明强调:“没有乌克兰参与的和平协议无效! ”但美俄已绕过基辅达成“闭门共识”:俄方接受“现状冻结”,即承认当前战线为临时边界;美方则施压乌克兰用矿产收益50%抵扣军援债务。 这种操作直接践踏乌克兰宪法第73条“领土不可让渡”原则。
战场数据更显残酷。俄军7月新增控制712平方公里土地,乌军反攻能力近乎枯竭。 在扎波罗热前线,俄军用温压弹摧毁乌军地下指挥所,单日推进3.2公里。 泽连斯基的“以拖待变”策略,在美俄的急迫交易面前彻底破产。
柏林时间8月13日凌晨,德国总理默茨紧急召集美乌欧三方视频会议。会后声明刻意强调:“任何领土变更必须经乌克兰同意”。 但细看条款,已默认俄控区现状,较年初“要求俄撤出克里米亚”的立场大幅倒退。 波兰议员当场发飙:“今天卖乌克兰,明天普京就打波兰! ”这种分裂暴露无遗:法德需要俄气维持工业运转,东欧国家恐惧战火蔓延,而美国只顾着收割政治资本。
这些条款被《纽约时报》批为“用鲜血换面包”——俄军停火区域恰是乌军补给线,而解除制裁将让俄获得1200亿美元被冻结资产。
峰会结束48小时内,泽连斯基连夜飞抵柏林。 他与默克尔的闭门会谈持续5小时,核心诉求是:“若美俄推进领土交易,乌克兰将退出北约! ”这种玉石俱焚的威胁,实则暴露基辅的虚弱,乌军弹药库存仅够维持11天常规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