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0-10 02:00 点击次数:145
以前提到上海宝山罗泾,不少本地朋友都得挠挠头:"哦,那个挨着江苏太仓的远地儿啊?除了有点田,没啥说头。" 可谁能想到,短短几年工夫,这个曾经被视作 "发展死角" 的边缘板块,如今竟成了上海 "南北转型" 战略里的核心选手,还扛起了长三角一体化前沿节点的大旗 —— 这翻身仗打得,是不是比看逆袭剧还过瘾?
要说罗泾的底气,得提它的 "先天条件"。作为上海北大门,一边靠着长江,一边挨着江苏,以前路没通的时候,这区位优势跟没说一样,去趟太仓都得绕半天。现在不一样了,"北转型" 的政策一落地,这地理优势立马显出来了。更别说这里的生态,"水清、田秀、林逸" 可不是瞎吹的,走在村里都能闻到青草香,再加上一大片待开发的产业用地和乡村空间,等于手里攥着 "发展备用金",就等机会发力。
机会咋来的?先从老百姓最关心的交通说起。以前罗泾的路,窄得错个货车都费劲,物流车堵在路上,司机师傅急得直拍方向盘。现在 S16 蕰川高速搞了个 "客货分离",这招太绝了!货车走专门的道,私家车不跟它挤,物流效率一下提了 60%,从这儿开车去江苏,时间直接少了 30% 以上,以前俩小时的路,现在一个多小时就到了。
不光是高速,宝钱公路也在改扩建,从以前 7 米宽的 "羊肠小道",要拓成 40 米宽的大道,2023 年底已经动工,2025 年底就能完工,到时候村里开车去镇上,再也不用挪挪停停。更让人期待的是地铁 19 号线,规划着往北延到盛桥,要是真落地了,罗泾人坐地铁去市区,可比现在方便太多了 —— 你说这交通一通,罗泾能不火吗?
交通好了,产业自然跟着来。罗泾港以前就是个普通港口,现在要搞全自动化码头,2024 年 8 月已经投产,一年能处理 100 万标箱;到 2026 年一二期都达产,就能到 400 万标箱,最后要冲到 600 万标箱的规模 —— 这意味着多少物流、多少就业岗位?不光是港口,旁边还建了 "数智宝地・罗泾园",占地 4050 亩,还有近 2000 亩的配套产业园,专门搞高端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这就是 "港 园联动",港口拉来生意,园区搞生产,上下游都通了。今年 4 月还办了碳纳米新材料创新应用论坛,拉了一堆企业成立战略联盟,要搞绿色低碳产业 —— 这路子走得明明白白,不搞虚的,全是能落地的真产业。
产业起来了,乡村也没落下。罗泾搞了个 "五村联动",塘湾、洋桥、新陆、花红、海星五个村,打破了以前的行政壁垒,13 平方公里的地连片发展。还建了 "八大场景",塘湾村搞母婴康养,家里有小宝宝或者老人的,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服务;新陆村搞林下经济,在树林里种点特色作物,既护了生态又能赚钱。更贴心的是,还创了 "山海泾" 这个区域品牌,把村里的农产品做成文创产品,再办个长江蟹品鲜节、钓鱼比赛,城里人周末来这儿钓钓鱼、吃点鲜蟹,村里人气旺了,老百姓钱包也鼓了 —— 这不就是大家想要的 "城乡融合" 吗?
生活配套也在补短板。教育方面,上外附属宝山双语学校 2019 年就开始招生了,公办里的好学校,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优质学;还有个十六年制的私立上海宝山金茂学校在规划,以后从幼儿园到高中都不用愁。商业方面,现在暂时靠美兰湖地铁站周边的世纪联华、大润发,以后中集金地美兰城要建 70 万方的 TOD 项目,宝山天铂也有 1.7 万方的商业,以后逛街、买东西再也不用跑远路。周末想散心,宝山湖、长江口湿地能逛,"泾彩" 漫道能散步,还能看看十字挑花绣、尝尝四喜凤糕,感受下本地文化 —— 这样的生活,不比市区差多少。
再说说大家关心的房价。现在罗泾新房均价 3.63.7 万 /㎡,比旁边的美兰湖板块低了快 1 万,美兰湖都 4.3 万 /㎡了。以前为啥便宜?还不是因为交通不便、没产业,没人愿意来。现在不一样了,S16 预计 2026 年初通车,19 号线北延在规划,港口和产业园能带来不少就业,以后住这儿的人肯定多,需求上来了,房价能一直是洼地吗?有人说美兰湖近市区、生态好,这话没毛病,但罗泾有清晰的产业规划,好学校已经落地,置业门槛还低 —— 各有各的优势,就看你更看重啥。
当然,罗泾也有挑战。配套成熟得等时间,离市区远是客观事实,产业能不能真的招过来也得看后续。不过人家也有应对办法,"五村联动" 能共享设施,减少配套成本;专门搞绿色低碳产业,打造自己的特色竞争力,不跟别的地方同质化 —— 这种务实的态度,比光喊口号强多了。
接下来几年是罗泾的关键期,2025 年底宝钱公路竣工,2026 年初 S16 通车,罗泾港二期也投产,这些节点要是都能兑现,罗泾的发展肯定再上一个台阶。要是你想在这儿买房或者投资,别光听宣传,多看看交通是不是真通了,港口的企业是不是真进来了,住的人是不是真多了 —— 这些才是实打实的信号。
老话常说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罗泾从 "边角料" 到 "香饽饽" 的蜕变,靠的不是运气,是一步一个脚印补短板、谋发展。未来要是真能建成 "离都市不远、离自然很近" 的产城融合示范区,那可真是上海北部的一个大惊喜。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觉得罗泾这波转型能成吗?要是你买房,会选价格洼地的罗泾,还是更成熟的美兰湖?来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