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7-20 18:03 点击次数:136
第一次去丽水是五年前的夏天,我和朋友自驾游,导航显示从杭州过去只要三小时,结果在盘山公路上绕了整整五个钟头。朋友晕车吐得昏天黑地,我盯着窗外连绵的青山苦笑:“这地方美是真美,就是进来一趟跟取经似的。”那时候哪能想到,几年后的今天,这片浙西南的秘境上空会有飞机掠过。
说起来浙江真是块神奇的土地。巴掌大的地方,经济总量却占了全国快7%。小时候听老人念叨“要致富先修路”,这些年算是亲眼见证了这句话的魔力。从杭州湾跨海大桥到舟山连岛工程,钢筋水泥硬是在东海里铺出条条财路。可唯独丽水像个被群山宠坏的孩子——87%的森林覆盖率听着浪漫,真要在山里修条路,工程队都得骂娘。
记得有次在云和梯田遇到个老茶农,他指着云雾缭绕的山头说:“我们这儿的空气能卖钱哩!”当时只当是玩笑话,直到看见数据才吓一跳——全年362天优良空气,这哪是山区,分明是天然氧吧。可这么好的地方,前些年连个像样的机场都没有。听说最早2007年就有人来勘察,结果选址换了三次。地质队的朋友跟我吐槽:“躲开文物保护区不算,还得避开27条地质断裂带,选机场比特工排雷还费劲。”
终于2013年定在联城街道时,设计图刚出来就惊艳全场。航站楼像条山水间的廊桥,立柱刻着畲族的星宿传说,连排水系统都仿照了千年古堰的智慧。最绝的是屋顶铺满光伏板,发的电够航站楼用三分之一。施工队的王师傅在电话里跟我炫耀:“我们给跑道装了电磁屏蔽层,飞机起降时连手机信号都不带抖的!”
去年试飞那天,村里老老少少都挤到山头看。当波音737冲出跑道时,八十岁的畲族阿婆攥着我的手直哆嗦:“这辈子没想过能在自家山头看见铁鸟!”她儿子在旁边插话:“妈,以后您晒的笋干当天就能飞到上海饭店啦!”
这话还真不是吹牛。以前缙云烧饼运到杭州都得半天,现在空运两小时上餐桌。青田那帮做跨境电商的更乐疯了,侨乡的进口红酒现在能直接空运到丽水清关。松阳的茶农老张跟我说:“去年明前茶走空运到日本,价格翻了三倍!那些日本人说喝出了‘云端仙气’。”他说这话时眼角褶子都在发光。
不过最让我感慨的是景宁畲寨的变化。去年带摄影团去采风,民宿老板小蓝神秘兮兮地展示手机订单:“北京来的客人刚下飞机就叫了网约车,说是要赶晚霞拍梯田。”她家十间客房今年五一全满,以前得举着牌子去车站拉客的日子一去不返。
当然也有人嘀咕:“飞机天天在头顶轰隆,会不会惊了山神?”环保局的老同学给我看监测数据:“放心,选址时就利用山地逆温层避开了村庄。倒是你们这些搞旅游的,别把生态搞砸了。”这话戳得我老脸一红——上周确实接了条峡谷开发的项目。
眼下衢丽铁路快通车了,听说以后从机场出来,高铁半小时就能到武夷山。上次在庆元吃香菇宴时,老板老吴醉醺醺地比划:“等铁路通了,我要开条‘菌菇专列’,让福建人也尝尝我们这儿的椴木香菇!”满屋子食客哄堂大笑,窗外的塔台灯光穿透夜色,在酒杯里投下细碎的光斑。
突然想起二十年前在温州火车站看到的场景:成群打工者背着编织袋挤绿皮车。如今他们的后代可能正刷手机订机票,从同样的群山间飞向世界。交通方式变了,但浙江人骨子里那股闯劲丝毫未减。当飞机掠过瓯江时,舷窗下的千年帆影与钢铁跑道在霞光中重叠,恍惚间让人分不清是山水驯服了时代,还是时代重塑了山水。
有件事特别有意思:机场选址时专家发现,跑道走向竟与古驿道基本重合。看来无论古人今人,在重山叠嶂间寻找出路的本能从未改变。只是先民靠脚板丈量大地,而我们学会了在云海里铺设通途。下次再去丽水,我打算带父亲坐趟早班机——让这位修了半辈子公路的老工程师看看,他当年在图纸上画的“立体交通网”,如今正在浙南群山中变成现实。
上一篇:余承东回应开车睡觉:第一次进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