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热点资讯
耀世娱乐介绍
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耀世娱乐介绍 > 印军对华边境异动!16个空军基地+远程导弹虎视西藏,中国防空如何破局?
印军对华边境异动!16个空军基地+远程导弹虎视西藏,中国防空如何破局?

发布日期:2025-10-09 06:26    点击次数:178

前言

近年来,印度军队频繁发生的各类低级事故,以及在实际作战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诸多严重问题,使得不少人对印度军队的整体战斗力给出了相对负面的评价。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印度军队从规模层面来看,依然算得上是一个实力不容小觑的军事大国。在 2025 年 5 月 10 日这天,此前于 5 月 7 日遭遇重大失利的印度空军,再次对巴基斯坦境内的努尔汗空军基地、沙巴兹空军基地、博拉里基地以及萨戈达空军基地等多个关键军事设施,发射了大量 “风暴阴影” 和布拉莫斯等型号的空对地巡航导弹,这一行动给巴基斯坦造成了相当程度的损失。这一惨痛的教训也向中国敲响了警钟:印度空军所具备的对地攻击能力,对于中国西藏地区的边防部队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威胁。那么,中国当前所拥有的防空能力,是否足以有效保护边防部队的安全呢?

一:印度空军的对地攻击梦想

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印度始终将中国视为主要的战略对手,并且持续投入巨额资金,在中印边境地区积极开展战场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其中,印度陆军在中印边境东段区域部署了 1 个军部、3 个师部以及 14 个旅的兵力;印度空军则在该区域部署了 5 个飞行联队。由于中印边境地区特殊的地形条件,为了能够在未来可能爆发的战争中占据主动有利的地位,印度空军将对地攻击能力的建设作为重点发展方向,不断加大对前线机场的建设力度,以此推动空军作战力量向边境前沿部署。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南侧地区,气候条件相对温和湿润,地形也较为平缓,大部分区域的海拔高度都在 1000 米以下,这样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合修建空军基地。仅仅在藏南地区靠近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的一线地带,印度就修建了 8 个军用机场。在这些机场中,提祖新机场具备起降米格 - 21 战斗机的能力,查布亚军用机场则可以供安 - 32 轻型运输机起降。此外,在中印边境东段和中段区域,印度还设有 3 个军用机场,其中巴格道格拉空军基地与实际控制线之间的距离仅有 500 千米,而哈希马拉空军基地则是该区域内设施最为完善的军用机场,其作战范围能够对中国西藏中部地区形成威慑。不过,中印边境西段的 3 个机场由于所处位置的海拔高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战机的部署规模和作战能力。

在这些边境地区的军用机场中,常年部署着总数超过 100 架的各类作战飞机,其中包括苏 - 30MKI、米格 - 27 以及 “美洲虎” 等具备强大对地攻击能力的多用途战斗机。事实上,印度空军自组建之初,就十分重视对地攻击作战能力的发展。但在早期阶段,由于印度空军引进的 “猎人” 战斗机和 “堪培拉” 喷气轰炸机,其导航系统仅仅依靠罗盘和时钟来实现,在高原复杂的地理环境下,航向误差非常大,飞行员根本无法通过目视方式发现地面上的点状或线状目标。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 1962 年的中印边境冲突中,印度空军并没有参与实际作战。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印度从国外引进了 “美洲虎” 攻击机之后,其空军才真正拥有了精确打击能力。“美洲虎” 攻击机配备了惯性导航系统、火控计算机、大气数据计算机以及激光测距仪等先进设备。其中,惯性导航系统能够通过计算飞机的地速、偏流、姿态以及大气数据等信息,准确获取飞机当前的位置、航向和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自动导航至目的地的功能。该攻击机的显示器不仅可以显示飞行速度、飞行高度、航向和攻角等基础飞行数据,还能呈现微光测距标志、目标搜索标志、炸弹下落线以及命中点等作战相关信息。除此之外,“美洲虎” 攻击机还可以搭载并使用法国生产的 AS-30L 激光制导空地导弹以及英国制造的 “海鹰” 空舰导弹。

与此同时,印度空军还从苏联引进了米格 - 27 战斗机。尽管这款战斗机所安装的 PRNK-44 攻击 / 导航系统,在性能上要比 “美洲虎” 攻击机的导航系统逊色一些,但它同样能够搭载并使用 KH-29 对地攻击导弹。在印度空军的作战体系中,米格 - 27 战斗机主要被用于执行纵深突防任务,而 “美洲虎” 攻击机则承担近距空中支援的职责。不过,这两种型号的作战飞机都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即不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在喜马拉雅山脉复杂的气象条件和地形环境下,很难顺利开展作战行动。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印度又从法国引进了具备全天候对地打击能力的 “幻影”-2000 战斗机。“幻影”-2000 战斗机配备了 RDM 多功能脉冲火控雷达,该雷达拥有地形跟踪功能,能够让战机在复杂的地形环境下实现自动低空高速突防。同时,它还搭载了法国生产的 ATLS 目标探测吊舱,这款吊舱可以自动跟踪地面目标,并将获取到的目标信息实时传递给火控计算机,以便在最合适的时机投放激光制导炸弹。“幻影”-2000 战斗机也是印度空军中第一款具备这种先进作战能力的飞机。虽然从性能上来说,“幻影”-2000 战斗机拥有超视距空战拦截和近距格斗的能力,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印度空军却将其当作一种战斗轰炸机来运用。

二:印度空军的对地攻击教训

在 1999 年爆发的锡亚琴冰川卡吉尔冲突中,战场区域的海拔高度处于 4000 米至 5000 米之间,气候条件极为寒冷,地形也十分复杂。5 月 26 日上午 6 时 30 分,印度空军出动了米格 - 21、米格 - 23 和米格 - 27 三种型号的战斗机,对位于海拔 4300 米至 5500 米之间的图图岭山脊发起了 6 次攻击行动。在第一波攻击中,6 架战斗机以双机编队的形式连续进入作战区域,使用 57 毫米火箭弹和航炮对目标进行扫射。然而,由于战场背景是广阔的雪地,这给印度空军飞行员捕捉地面目标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再加上高海拔地区气压和空气密度的降低,导致炸弹投放后的精度大幅下降,所以第一波攻击的整体表现并不理想。到了下午,印度空军发起第二波攻击时,调整了作战策略:首先由 “堪培拉” PR57 侦察机进行高空侦察,获取战场情报;紧接着,米格 - 21M 侦察机进入低空区域展开搜索,进一步确认目标位置;最后,再投入米格 - 27 战斗机实施对地攻击。但即便如此,受地形起伏波动的影响,重量为 450 千克的炸弹只要出现几米的误差,就无法对隐藏在岩石下方的掩体造成有效摧毁,而且米格 - 21 战斗机本身也缺乏能够实现有效瞄准的机载电子设备,攻击效果依然不佳。

在冲突发生的第二天,印度空军在对地攻击行动中,仅仅出动了米格 - 27 战斗机,使用 80 毫米火箭弹和 30 毫米航炮对巴基斯坦军队的主要物资堆积场发动突袭。在这次行动中,隶属于印度空军第 9 中队的一架米格 - 27 战斗机,在发射火箭弹的过程中,发动机吸入了火箭弹燃烧产生的气体,最终导致发动机停车。尽管飞行员两次尝试迫降,但都未能成功,无奈之下只能选择跳伞,随后被巴基斯坦军队俘虏。与此同时,在高空执行掩护任务的第 17 中队的一架米格 - 21 战斗机,为了寻找被击落的米格 - 27 战斗机的飞行员,降低飞行高度进行低空盘旋,却不幸被巴基斯坦军队的肩扛式地对空导弹击中,飞行员跳伞后也同样被俘。冲突第三天,4 架米 - 17 直升机在执行低空对地攻击任务时,编队中位于最后方的一架米 - 17 直升机,由于是唯一没有装备红外干扰弹的直升机,被巴基斯坦军队的肩扛式地对空导弹击落,机上所有机组人员全部丧生。鉴于巴基斯坦军队装备了大量肩扛式地对空导弹,印度空军不敢再继续使用直升机和战斗机进行低空对地攻击作战,只能让飞机在肩扛式地对空导弹 5000 米的射程范围之外投放炸弹,但这样一来,又难以对目标进行有效瞄准,投放的炸弹几乎都成了无用的 “白扔”。

面对作战困境,印度空军司令部决定出动驻扎在瓜廖尔基地的王牌部队 —— 第 1 中队和第 7 中队。这两个中队是印度空军成立时间最早的战斗机中队,从 1985 年开始,就装备了从法国引进的 42 架单座型和 7 架双座型 “幻影 2000” 战斗机。作战命令下达后,瓜廖尔基地立刻进入了紧张繁忙的备战状态。由于此前印度进行核试验,导致其从美国购买的激光制导炸弹受到武器禁运的影响,无法补充相关零部件,所以地勤人员只能在仓库中找出 250 千克重的普通炸弹来应急。6 月 17 日,第 1 中队的每架 “幻影 2000” 战斗机都挂载了 12 枚炸弹、一个腹部油箱以及 2 枚 “魔术” 2 空空导弹;第 7 中队的 “幻影 2000” 战斗机则挂载了 “玛特拉超” 530D 空空导弹和 “魔术” 2 空空导弹,负责为攻击编队提供护航。在行动开始前,先由米格 - 25 侦察机进行航空侦察,确定目标的具体位置。随后,“幻影 2000” 战斗机以 4 机编队的形式,从万米高空突入战区。当距离目标还有 8 千米时,根据火控计算机的指示,每架战机投放 6 至 12 枚炸弹。与此同时,双座型 “幻影”-2000H 战斗机则在单座型 “幻影”-2000H 战斗机的后方,将整个作战过程的画面全部拍摄下来,以便后续评估作战效果。

在整个卡吉尔冲突期间,“幻影 2000” 战斗机总共出动了 500 架次,投掷的炸弹总重量超过 55 吨,但实际的打击效果却并不理想。为了摧毁巴基斯坦方面设在图图岭主峰的指挥部,印度空军决定使用激光制导炸弹。为此,印度空军的技术人员不得不自行制造相关零部件,以确保激光制导炸弹能够正常使用。在执行这次关键攻击任务时,一架双座型 “幻影”-2000H 战斗机同时挂载了 2 枚 1000 磅重的 “宝石路” II 型激光制导炸弹和 ATLS 吊舱。坐在后座的武器控制员首先通过光电吊舱,在 20 千米之外发现并获取目标信息;在距离目标 15 千米的位置,对目标进行进一步识别确认;当距离目标 6 至 8 千米时,发起攻击行动。炸弹投放之后,“幻影 2000” 战斗机需要转向,并继续对目标进行激光照射,直到制导炸弹准确击中目标为止。由于激光制导炸弹的库存数量有限,在整个冲突期间,印度空军仅仅使用了 9 枚这种炸弹。在长达 44 天的冲突中,印度空军总共执行了 580 次空中打击任务,投放炸弹 500 多枚。然而,在这场战役中,印度军队投入了 6 万人的兵力,最终以阵亡 527 人、受伤 1363 人的沉重代价,仅仅将 1000 多名巴基斯坦准军事武装人员击退,这样的结果几乎可以说是一场 “惨胜”。

三:印度空军现在的对地攻击能力

卡吉尔冲突充分暴露了印度空军在作战过程中的诸多弱点。印度空军经过战后总结认为,自身在多个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一是缺乏有效的防空压制能力;二是激光制导炸弹的射程有限,使用时需要让战机突入对方防空系统的射程范围之内,增加了战机被击落的风险;三是空中加油机的数量不足,无法为战机提供持续的空中加油支持;四是米格 - 27 战斗机、“美洲虎” 攻击机以及 “幻影”-2000 战斗机的作战半径较短,显然无法对中国西藏纵深地区以及云南一线的空军基地等战略目标实施有效攻击。为了弥补这些短板,印度再次从国外引进了作战半径达到 1500 公里的苏 - 30MKI 战斗机。苏 - 30MKI 战斗机配备了相控阵雷达,这款雷达具备分辨率高达 3 米的合成孔径成像功能和地面移动目标指示模式,能够发现 50 千米之外的坦克群以及 100 千米之外的铁路桥等目标。同时,该战机还采用了以色列生产的 “利特宁” 全天候导航瞄准吊舱,这款吊舱能够在白天、黑夜以及复杂气象条件下,对地面和海面目标进行搜索、识别与跟踪,并且可以完成激光标定和照射任务,从而使苏 - 30MKI 战斗机能够执行高精度的对地攻击任务。

苏 - 30MKI 战斗机还搭载了 KH-59ME 空地导弹和 KH-31P 反辐射导弹,这两种导弹的列装,为印度空军提供了急需的防区外攻击能力和反辐射作战能力。不过,苏 - 30MKI 战斗机也存在一个显著的缺点,即机动性能相对不足。虽然苏 - 30MKI 战斗机所配备的发动机与苏 - 27SK 战斗机的发动机相同,但由于苏 - 30MKI 战斗机增加了一个飞行员座舱,并且加装了鸭翼和推力矢量喷口系统,导致其空重比苏 - 27SK 战斗机增加了 1 吨,推重比也因此低于苏 - 27SK 战斗机。这就使得苏 - 30MKI 战斗机在空战过程中,无论是稳定盘旋、爬升高度还是加速性能,都比不上中国空军的歼 - 11 战斗机。一旦苏 - 30MKI 战斗机被拖入近距离格斗环节,其能量补充不及时的缺点就会被无限放大,很可能被对手抓住机会一击必杀。原本印度空军认为,凭借苏 - 30MKI 战斗机配备的 R-77E 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能够在超视距空战中率先对敌方战机实施拦截射击,迫使对手进行规避机动,从而消耗大量的能量,这样在进入近距离格斗时,印度空军的战机就能占据先机。但令人遗憾的是,苏 - 30MKI 战斗机所搭载的无源相控阵雷达,虽然标称的探测距离达到 120 至 140 千米,但实际上由于印度在雷达材料以及技术工艺水平方面相对落后,导致雷达的辐射功率并不强,而且当雷达的扫描角度超过 40 度之后,探测能力就会大幅下降,出现 “近视眼” 的情况。

鉴于苏 - 30MKI 战斗机存在的不足,印度空军又从法国达索公司购买了阵风中型多用途战斗机。在空地攻击能力方面,阵风中型多用途战斗机要远远优于苏 - 30MKI 战斗机。阵风战斗机的最大载弹量达到 9.5 吨,机内燃油储备量为 4.7 吨,在不携带副油箱的情况下,作战半径超过 1000 公里;当携带两个副油箱时,其作战半径可以达到 1852 公里。此外,阵风战斗机的尺寸仅有苏 - 30MKI 战斗机的三分之二,并且具备相当不错的隐形能力。该战斗机可以使用的 “风暴阴影” 防区外弹药,重量达到 1300 公斤,其中战斗部的重量为 450 公斤,射程范围在 250 至 300 公里之间,能够在全天候条件下执行作战任务。这款弹药不仅射程远,还具备隐身突防能力,最大飞行速度在 0.8 至 0.95 马赫之间。其制导系统采用了惯性制导 + GPS 制导 + 地形参考制导 + 自动目标识别高分辨率红外成像导引头的复合制导方式,命中精度可以达到 5 米左右,性能远远超过俄罗斯生产的 KH-59E 空地导弹。而苏 - 30MKI 战斗机则可以搭载重量为 2.5 吨的 “布拉莫斯” 空射导弹,这款导弹的飞行速度要快得多,达到 2.5 马赫,不过其缺点是苏 - 30MKI 战斗机一次只能携带一枚这种导弹。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型号的空地导弹,都能够在中国地对空导弹的射程范围之外进行投射,对中国的防空系统构成了不小的挑战。

四:印度空军对中国边防军的威胁与应对

印度空军装备的这些远程导弹,具备强大的威慑能力。从印度边境前线机场起飞的战机,不需要越过中印边界,就能够直接对距离 217 公里之外的中国林芝机场,以及距离 340 公里之外的贡嘎机场发动攻击。如果战机越过边界,进入中国浅近纵深地区,那么还可以对距离 360 公里之外的日喀则军民两用机场以及红旗 - 9 地对空导弹基地实施打击。印度空军在东部基地部署苏 - 30MKI 战斗机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在战争爆发时,能够率先对贡嘎机场和日喀则机场进行打击,使其陷入瘫痪状态。此外,中国西藏境内青藏铁路上的几百座大型桥梁和隧道,与印度空军基地之间的直线距离仅有 730 公里。这也就意味着,整个青藏铁路、青藏公路以及川藏公路直到青海地段的桥梁、隧道,还有西藏地区的所有机场,都处于印度查布亚(Chabua)空军基地部署的苏 - 30MKI 战斗机和阵风中型多用途战斗机的攻击范围之内。目前,中国在西藏地区部署的驻军数量相对较少,在面临突发情况时,快速增援部队只能依靠青藏铁路、青藏公路和川藏公路进行机动。一旦战争爆发,印度空军必定会将这些交通线路上的桥梁和隧道作为重点攻击目标,以此延缓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兵力投送速度。

在整个中印边境地区,印度空军共拥有 16 个空军基地和 85 个各类机场,其中在中印边境中、西段地区,就设有 12 个大型机场和 11 个小型机场。



耀世娱乐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