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9-19 00:43 点击次数:82
保险这事儿,真是一言难尽,说直白点儿,买的时候啥都敢承诺,赔的时候都按合同来,这种前后反差,搞得不少人对保险公司有种“你是不是在逗我玩”的幻觉。身边这两年没少听亲戚朋友抱怨,买的时候头脑一热,理赔的时候一肚子火。说白了,保险两副面孔,可劲撕裂感,从哪来?
先说一个自己亲眼见的事儿,这事儿太典型。一个表妹,前阵子跑得飞快,跟着朋友赶了一场产说会,回来乐呵呵,像捡了金元宝似的。每年交1万,6万投进去,每月领2000,算下来,三年不到回本,发财梦做得哗哗的。现场推销员画饼画得连云带雾,把她忽悠到激动拉着闺蜜组队投资。我心里咯噔一下,要是真的这么赚,保险公司疯了?一瞅合同,写得明明白白,年领,不是月领,回本周期上了天。提醒表妹拉黑了那销售,这合同刚好还在犹豫期,退掉,少亏点。其实能退钱她已经谢天谢地。就是那一下,表妹咬牙切齿,这帮人说话都不带实话。
到底是谁的问题?推销员这环节三句话不离“稳赚不赔”,动不动“啥病都能赔”,结果真出事了,单据一翻,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买理财险以为保疾病,买意外险以为有医疗,鸡同鸭讲。
就这么简单的事儿,成天在叔叔阿姨们那儿上演。老百姓不懂金融术语,对保险合同一脸懵,推销员又能“巧舌如簧”讲得天花乱坠,听着像是超级市场买大白菜。实际上,没一桩是那么回事。一次次拉扯下来,大家印象被带偏,问十个人九个都叹气,不少人说,买保险还不如买彩票,至少抽奖都有希望。
其实啊,保险公司这边也有不少苦水。理赔那块儿工厂流程,有点像审法槌。一切全靠合同上那两大张纸,“免责条款”“保障责任”哪块漏了一行,哪怕你千言万语都白搭。理赔专员天天堵在客户情绪的风口浪尖,左手顾着合规,右手盯着投诉率,再夹上一头焦虑家属和难缠客户,理赔员做一天少一天寿命。说保险公司爱赖账?真要赖账,一天几个投诉,分公司年终挂红榜。不能随便做这事,真有黑材料,一查到底,赔的钱更凶。
但为什么这种“撕裂感”年年不断?根子就在销售端。太多推销员冲着提成,拼命“洗脑”客户,为了签单,能少说就少说,能避重就避重,免责条款一句不提,谁会听他们把风险冷冷全盘托出?等签好字,一个个都是行业精英,出事后找不到人,理赔员晕头转向,客户认定被骗,矛盾爆发。当初少讲一句,后面多吵一年。这行业口碑全这么“积攒”下来的。
有个段子,群友说,“买保险的时候销售堪比亲妈,理赔的时候亲妈都认不出来你。”说是玩笑,现实差不多。大家不是讨厌保险,是被那种反差啃怕了。头一次办赔,条款仿佛天书,补材料一摞一摞地交,刚说能赔,弄半天发现理赔范围跟你买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天天喊服务到家,真跑到家,却没人理你。
其实说起来,保险真没原罪,本质上,就是一份合同,保什么写得明明白白,赔什么全靠条款那几行字。合同怎么写,保险公司怎么赔,灰色地带也少。你说加班猝死、意外摔跤、重大疾病,到底保不保,就得回头翻那本合同说明,比谁说得都真。偏偏,销售端忙着刷单,客户走马观花签字,等出事那天,才发现挣钱不容易,理赔更难。
保险公司考核什么?有朋友问过,这理赔是不是赔得越少越好?其实根本不是。赔付率太低,市场立刻出问题,负面新闻还能少?考核重在理赔时效和客户满意度。理赔高效、投诉少的分公司,年终评优轮流转。行业就怕压赔、赖责,政策一动手,分分钟收拾。
哪里不对劲?*大多矛盾在信息传递过程遮遮掩掩*。销售一冲动,讲成全能保险,客户听兴奋,合同签累了翻都不翻,隔天真出事,一查合同全是“误解”。你觉得自己是消费者,花钱就该享有权益,人家是照章办事,条款怎么写就怎么赔。谁也说不上谁对谁错,但矛盾全卡在这里。
怎么破?不靠喊口号,不用高冷说教。行业自己先把销售培训做到高标准,每个推销员都把赔什么写进嘴里,把不赔什么挂在墙上。客户呢,别怕麻烦,别急着占便宜,合同一行一行翻,想问的场景全写进电子邮件,理赔时心里有数。人与人之间别光信承诺,就信条款,信息对等一点,行业口碑自然而然能拉上去一大截。
再聊现实。有时候经历几个理赔关口,客户心结打开回来跟我说,其实感觉跟想象的不一样,工作人员挺负责,材料全递交齐,钱也打得痛快。行业进步在变,靠的是每个环节都透明点,清楚点。与其病急乱投医,倒不如多问几句“这买的到底是什么,这些保障我是不是全明白。”业绩能好,理赔也不堵心,谁都落得落落大方。
其实保险这玩意儿,在风险未发生前,谁都觉得是坑,真等急用的那天一句“早知道”都救不回来。说点扎心的,保险不是慈善,客户不是上帝,双方都靠合同活着,清清楚楚划界,才是这行业正路。靠画大饼编故事,上不了台面,早晚凉凉。
保险公司提升透明度别说还不能做得更好,客户要是能把这份“买明白”的主动权握在手里,少点“卖时说啥都赔,赔时按合同来”的荒唐,行业环境或许早就改观一大半。别让每一份热情都变成冷淡,别让每一次交钱都揣着担心。
这些年见多看多,满脑子的事儿,就是想着再多一分理解,再少一分误解,离开了噱头,合同才是该信的底线。每天刷到的保险吐槽,每一条都是真人真事。下次真有人跟你推销神仙保险,别先心动,先把合同用心读透,家底靠天不如靠自己。
文章旨在弘扬善治,传播正能量。内容如有漏洞请及时反馈,我们认真核实处理,力求文字健康正向。小编费劲写稿求点赞关注评论,你们每一条留言,我都认真看,祝诸位安稳顺遂,也愿大家都擦亮眼,买明白,用安心,别再掉进“保险两副面孔”的大坑里。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