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9-19 01:01 点击次数:127
A股震荡行情下,主力110亿元抢筹电池板块,新一轮主线浮现!近期市场波动加剧,指数冲高回落成为常态,投资者纷纷纠结是否该跟随主力进行“高低切换”。历史数据揭示了一个反直觉的真相:牛市中出现全面高低切换的概率其实不足40 25年9月的A股市场,在科技股分化与新能源崛起的交织中,正上演着一场精彩的资金博弈。
一、市场震荡下的板块分化
2025年9月初的A股市场呈现出典型的“先抑后扬”走势。9月4日,上证指数击穿3800点,最低下探至3732点,次日却强势反弹,创业板指单日涨幅高达6.55%,实现了对前一日大跌的“反包”。这种剧烈波动背后,是资金在不同板块间的大规模流动。
从行业表现来看,市场分化极为明显。电池行业获得110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位居首位;元件、光伏设备行业分别获得45亿元和41亿元资金净流入。相比之下,证券、零售、银行等行业则遭遇主力资金净流出,均超过15亿元。
科技板块内部也出现显著分化。以寒武纪、新易盛为代表的一批科技股由于短期涨幅过大、估值偏高,出现明显获利了结压力。尤其是科创50指数,因权重调整预期影响,部分个股面临被动资金流出,加剧了板块波动。
二、高低切换的历史规律
回顾A股历史,牛市中的高低切换并不像散户想象的那么常见。回溯2005年以来的六轮牛市,领涨行业呈现两类典型特征:一是“强者恒强”,如2008-2009年“四万亿”政策驱动的有色金属、2016-2018年消费升级下的食品饮料、2019-2021年“双碳”政策推动的新能源;二是“高低切换”,多发生在前期领涨板块估值情绪过热或受外部冲击时。
华金证券研究表明,“强者恒强”由产业趋势向上、政策积极且估值情绪不高驱动,而“高低切换”则源于前期板块情绪过热、政策或外部事件冲击。从历史数据来看,5次大牛市行情中只有2次出现了明显的高低切换,分别是2006-2007年和2014-2015年。另外3次牛市主线板块始终贯穿行情,并没有发生风格大切换。
2020-2021年新能源板块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在渗透率持续提升的背景下,行情延续性非常强,并没有因为短期估值偏高而出现风格切换。这说明只要产业趋势明确,牛市主线并不轻易改变。
三、当前市场环境分析
当前宏观经济处于弱复苏与流动性宽松的双重支撑环境下。2025年二季度A股非金融企业ROE连续两个季度改善,“反内卷”政策优化企业盈利预期。流动性层面内外共振,7月居民存款减少1.11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14万亿元,储蓄搬家规模已超2015年同期。
估值分化与资金轮动特征显著。通信、电子板块估值历史分位数分别达74.9%、80.4%,成交额占比接近历史极值,交易结构拥挤。而食品饮料、农林牧渔估值分位数仅约12%,阳光电源等企业储能业务同比增长127.78%,显示出资金呈现高低切换迹象。
然而,科技产业趋势并未逆转。华为昇腾生态拿下50亿元AI推理设备集采70%份额,核心赛道长期逻辑坚实,仅需短期业绩验证夯实基础。与此同时,甲骨文财报超预期,剩余履约义务达4550亿美元,同比暴增359%,引爆全球AI基础设施需求预期。
四、主力资金动向分析
2025年9月11日,A股市场呈现深强沪弱、科技领涨的格局,三大指数全线收涨,创业板指突破3000点,市场情绪显著回暖。当日两市合计成交24377.19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大幅放量4595.96亿元,量价配合健康。
主力资金净流入250.38亿元,扭转前几日净流出态势,超大单资金净流入403.11亿元,科技成长板块成为主攻方向。北向资金净流入23.78亿元,连续9日加仓,重点布局医药生物、食品饮料等防御性板块,并逆势买入半导体(如中芯国际)。
杠杆资金方面,两融余额回升至2.3万亿元,创6年新高,杠杆资金风险偏好显著修复。但从结构来看,融资资金主要集中在科技成长与新能源等高景气赛道。
板块方面,通信设备与算力板块表现突出。CPO概念、光通信模块、F5G概念涨幅超5.7%,中际旭创、新易盛等龙头三天累计成交额超7000亿元,资金博弈算力需求旺季。工业富联连续2日涨停,带动AI服务器产业链情绪。
五、投资策略与操作建议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投资者不宜盲目追求市场的高低切换,也不应固守主线。根据市场变化,短期应紧跟市场切换,中期继续坚守强势主线,进行动态仓位控制。
对于短线交易型选手,可以适当关注资金短期流向,在科技内部向估值相对合理的子领域或景气改善明显的板块寻求机会,但需注意操作节奏,避免追高。
对于中长线配置型选手,市场的调整反而是检视和优化持仓的机会。不必因为短期波动而轻易放弃核心科技仓位。若持有的是真正具备核心技术壁垒和产业趋势支撑的优质公司,回调至合理估值时分批加仓是更佳策略。
均衡配置是应对不确定性的重要法宝。在保留科技成长核心仓位的同时,适当配置一些估值低位、有景气改善预期或高股息属性的资产,有助于平滑组合波动。具体配置比例上,可考虑70%左右仓位配置科技成长方向,30%左右配置消费、顺周期等板块作为防守。
选择科技成长基金时,不宜选择押注单一赛道、波动巨大的产品,而应选择规模10亿以上、连续两年正收益、今年收益20%以上、过去三年年化收益20%以上、最大回撤控制在40%以内的产品。
风险因素与技术面分析
技术面上,上证指数站稳3848点,下一目标指向3900点,需关注量能能否维持在2万亿元以上。创业板指RSI进入超买区域,短期需警惕技术性回调,但政策催化下结构性机会仍存。
上证指数MACD红柱放大,5日均线金叉10日均线,短线反弹动能增强。科创50RSI跌破,中芯国际等权重股需观察企稳信号。
主要风险包括量能不足可能导致市场难以形成向上突破的合力,延长震荡时间。科技分化压力依然存在,半导体、消费电子等板块情绪尚未完全修复,需警惕中芯国际等权重股继续走弱带来的拖累。
国际事件传导也需要关注,如9月18日美联储议息会议结果、印尼政局等事件对市场风险偏好的影响。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超90%,美元走弱提振全球流动性,为市场提供了一定支撑。#百度带货夏令营#